特朗普政府关税新政发威,全球能源供应链面临重构
2025-04-25 来源:润滑油情报网
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将针对购买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征收25%的“次级关税”。

2025年4月,国际能源领域被一则重磅消息搅得沸沸扬扬。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宣布,将针对购买委内瑞拉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征收25%的“次级关税”。此政策一经公布,犹如巨石投入平静湖面,在全球能源市场掀起惊涛骇浪,对国际原油供需格局与能源供应链体系的冲击不可小觑。
美国此次举动意图十分明显,旨在凭借抬高贸易成本这一手段,大幅压缩委内瑞拉石油出口收入,进而沉重打击其经济支柱。与此同时,美国也想借此阻挠中国、印度、西班牙等委内瑞拉主要石油进口国与之开展能源合作。数据显示,中国、西班牙和印度三国加起来,吸纳了委内瑞拉近六成的原油出口。以西班牙为例,2024年,委内瑞拉国家石油公司(PDVSA)对西班牙原油出口量相较上一年陡然增加约120%,达到过去2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使得委内瑞拉一跃成为当年西班牙的第八大原油供应国 。
从政策本质剖析,美国首创的“次级关税”是关税工具与“次级制裁”的混合体,是典型的“长臂管辖”延伸行径。该政策通过威胁对第三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强迫相关国家减少甚至停止从委内瑞拉进口能源,将单边制裁的范围从原本的金融领域肆意扩展至贸易领域。这种做法严重违反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非歧视原则,遭到国际社会多方严厉批评。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胡翠直言,这是美国滥用经济霸权的恶劣体现;欧盟委员会贸易司官员也表示,此类政策极有可能引发全球贸易体系的混乱,欧盟甚至考虑启动“阻断法案”来抵消其负面影响 。
受“次级关税”影响,全球能源市场格局正经历着显著的分化与重塑。沙特阿拉伯、俄罗斯、伊拉克等OPEC+核心成员国成为首批直接受益者。回顾2024年,沙特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高达7863.88万吨,相比2023年有明显增长;俄罗斯尽管出口量同比略有下滑,但仍以1547万吨的规模,稳稳占据中国原油进口国首位。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大胆预测,到2025年,这些国家对亚太地区的原油出口量,会因为委内瑞拉供应减少而迎来5% - 8%的增长 。不仅如此,巴西、圭亚那等新兴石油出口国也迎来了加速崛起的契机,它们所产的轻质低硫原油,恰好能与委内瑞拉的重质原油形成优势互补,成为众多炼油厂的新宠与替代选择。美国自身的油气产业同样在这场变局中觅得扩张机会,据预测,2025年美国原油产量将达到平均1355万桶/日 。
短期内,国际原油市场供应紧张局势加剧,油价波动幅度明显增大。委内瑞拉作为全球重要的重质原油供应国,其出口受限后,进口国不得不急切转向其他供应商,这无疑在短期内造成市场供应趋紧的局面。再加上市场中投机行为的推波助澜,油价面临着强大的上涨压力。但从长远视角来看,油价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替代供应方的产能释放能力。倘若其他产油国以及美国页岩油生产商能够迅速增产,或许能够抑制油价的上涨趋势。然而,部分高度依赖委内瑞拉重质原油的炼油厂,在原料替代方面依旧面临重重难题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之一,正直面“次级关税”带来的多重风险挑战。2024年,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的原油,约占总进口量的2.7%。一旦停止从委内瑞拉进口,转而向沙特、俄罗斯等国采购同品质原油,成本必然会显著增加。此外,中国华南地区部分炼油厂长期依赖委内瑞拉重质原油,若要更换原料,就必须调整工艺流程,初步估算,这将增加2 - 3亿元的技改成本,还会对装置运行效率产生不利影响。美国此举背后隐藏的地缘政治博弈,更使得中国在能源合作中被迫面临“选边站”的艰难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能源领域的地缘政治对抗 。
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企业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主动地探寻破局之道。一方面,持续加强与俄罗斯、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国家的能源合作,以此分散供应风险;另一方面,大力加速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降低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程度。与此同时,中国还不断提升国内能源储备能力,并通过深化“一带一路”能源合作、积极推动多边经贸机制协同发展等举措,坚决抵制单边主义政策,全力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 。
美国此次推出的“次级关税”政策,已然成为地缘政治博弈的关键工具,其对全球能源供应链的冲击与扰动仍在持续蔓延、不断发酵。未来,各国如何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中,妥善平衡能源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无疑成为全球共同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