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演绎精彩油气开发

2018-01-23 作者:润滑油情报网   来源: 网友评论 0

摘要:寒冬未过,处于上游的人们都在翘首期盼油气开发新春的到来。

 

2017年,国际油价在经历断崖式下跌后触底反弹,寒中转暖,中国石油油气开发在经历“沉闷”之后,缓慢复苏。

这一年,国内开发上游经历了“一好一多”:困难比预料的多,结果比预想的好。

这一年,面对“资源品位低、原油价格低、完全成本高”两低一高矛盾叠加的严峻挑战,面对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空间日渐变小的现实,中国石油突出精益生产,全年油气当量产量稳定增长,国内原油保住1亿吨生命线,天然气首破千亿立方米大关。而且,增量提效、量效齐增,国内油气开发业务实现V形反转,两年来首度扭亏为盈。

然而,手捧整体赢利的亮丽成绩单,中国石油油气开发的各路掌舵人却不见预料中应有的欢欣雀跃。这一轮的低油价寒冬,像是一次洗礼,把这些奋战在中国油气开发一线的管理者训练得更加成熟、磨砺得更加淡定。大家已经形成共识,低油价已进入一个常态化。油价的涨与落,不再是大家关注的焦点、重点;对变革创新的注意,成为更多人的中心、主题。

最明显的内在变化,来自观念——效益观念扎根人心。经历两年多低油价的“持续重击”,向来更关注产量的开发者们有了更多的省悟,2017年各家油田都由重规模重产量走上了更重效益的道路,在大部分油气田所做的开发工作报告里,出现了更多效益增储、提速增效、降本增效的内容。尽管说法不同,但都把靶心对准了效益。一年来,大部分油气田想方设法增效提质,都走出各具特色的减亏降本“舞步”。

开源节流降本增效是其中最为精彩也是最具代表的演绎。上游板块在降本几无空间的现实面前,制定三大类20项措施,从勘探开发、生产经营全方位进行整体优化、全要素经济评价、全过程系统控制,量化细化工作目标,层层分解任务,逐级落实责任,取得较好成效。一年来,中国石油国内油气田单位操作成本、桶油完全成本、用工总量同口径实现硬下降。

最受外界瞩目的变化是,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长期以来,社会各界对油气上游改革寄予厚望。中国石油一直在积极酝酿、推动,坚持把改革作为破解当前勘探开发瓶颈问题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积极稳妥推进辽河油田、吉林油田扩大经营自主权改革,两个油田连续3年超额完成效益目标;2018年在巩固原有试点成果基础上又推广扩大到新疆、大港、华北、吐哈4家油田,目前各方面工作稳步推进。另一方面,针对东西部油田剩余油气资源存在明显差异的现实,确定将中西部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三大盆地及部分外围盆地共16个探、采矿权区块从西南油气田等3个地区公司流转到大庆等4个地区公司。

此次矿权内部流转实行新体制新机制,投资计划单列、单独考核,实现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有效盘活矿权区块和未动用储量资产,激活勘探开发市场,打破“画地为牢”格局,有利于促进高效勘探和低成本开发,实现上游板块的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

最突出的变化是技术创新。多年来,中国石油上游始终坚持把技术作为油气开发的利器。在过去一年里,坚定不移地走技术发展之路,以技术换资源、以技术换产量、以技术换效益,充分利用重大开发试验创新平台,突出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提高开发效益,深入开展低品位储量有效开发技术、老油气田低成本提高采收率技术攻关和现场试验。经过持续攻关,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天然气上产、稳产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钻采工程技术创新驱动作用效果显著,地面工程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

告别2017年,走进2018年,石油春天并不遥远。中国石油油气开发者们坚信,走向春天,路在脚下。未来,要实现生存,谋得更大发展,必须加大力度坚持深化改革,坚持技术创新,在内变中激活,从革命中解放,驱动“宝石花号”油气巨舰稳健前行。

\

将本文分享到:
关键词:油气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通行证: 密 码: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