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炼3.0时代来临,影响几何?

2017-09-13 作者:润滑油情报网   来源: 网友评论 0

摘要:9月1日,山东省经信委发布《关于加快全省地炼企业转型发展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复函》,称将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推动全省地炼企业整合重组转型发展。消息一出,引爆整个石化行业。

9月1日,山东省经信委发布《关于加快全省地炼企业转型发展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的复函》,称将组建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推动全省地炼企业整合重组转型发展。消息一出,引爆整个石化行业。近年来,中国地炼发展迅猛,从规模上已经成为继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之后的第三大国内炼油势力。特别是大型民营化纤企业纷纷切入炼化行业,大幅扩张产能,从规模和技术上大有赶超国有主营炼厂之势。

\


中国地炼3.0
    我们将中国地炼的发展划为三个阶段,即从最初的伴随油田开发加工落地油的1.0时代(标志性炼厂单套常减压10万吨/年),到本世纪初以进口燃料油为主要加工原料,规模逐步提升的2.0时代(标志性炼厂单套常减压500万吨/年),跨越发展到如今规模与技术大有赶超“两桶油”的之势,开始迈入了中国地炼的3.0时代(标志性炼厂单套常减压1500万吨/年)。

截至2016年底,全国地方炼厂的炼油总能力达到2.62亿吨/年,占全国炼油总产能的34.8%。其中,山东地炼加工能力达到1.63亿吨/年,约占全国炼油能力的22%,占全国地炼的64%。从规模上来说,即将成立的山东炼化能源集团,有可能将成为继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之后全国第三大炼油集团。再加上前段时间几大民营化纤企业纷纷切入炼化行业,大幅扩张产能,如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恒力石化2000万吨/年、盛虹石化1600万吨/年、恒逸石化800万吨/年。中国地炼3.0时代的到来,将会对中国炼油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进一步产能过剩、加剧国内市场的供需失衡,还是促进行业洗牌,加速炼油企业兼并重组。

有利于提高炼油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中国地炼3.0时代,新建的大型地炼企业装置都是采用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技术,单套规模也都居于国际前列,无论是能耗还是物耗都远低于国内主体炼化装置,成本优势明显,有利于进一步提高炼油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民营炼油企业产能的升级发展,有利于我国炼油行业形成市场化的良性竞争格局,促进国企经营的市场化改革,提升我国炼油行业的市场化水平。近年来油品标准不断升级,对炼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这一轮国V升国VI的时间间隔很短,今年才全面普及国V汽油,9月就要求北方污染严重的两省26市升级为国VI汽油。相比国V标准,国VI汽油在烯烃、芳烃含量上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国内炼厂生产异构烷的碳五、碳六烷烃、正丁烯、异丁烷等资源相对不足,需要投入大量资本。这对刚刚完成国IV升国V的大多数炼厂压力很大,特别对地炼小厂和内陆国有炼厂。如果企业自身资金实力不够雄厚,很可能在这轮“军备竞赛”中被淘汰出局。对于新投产的民营大炼厂来说,本来就采用最先进的设计,都以最高标号的国VI油为主,其供需远好于现有牌号的成品油,竞争优势非常突出。

另外上述装置下游化工品的配套比例很高,尤其是副产大量PX,与其PTA产能的协同效应很强。未来即使PX盈利随着扩产有所下滑,但还是有望凭借着掌控住全产业链,而获得较好的整体利润。

有利于加速淘汰200万吨以下的小产能

2015年国家放开原油进口审批,倒逼地炼企业关停了6110万吨的不合规小产能,减产幅度高达22%。未来随着更多的企业获批,没有进口权的地炼企业将很难生存。但为了满足500万吨起步的获批条件,后续申请企业也要淘汰其不合规小产能。我国目前200万吨以下的小产能高达1.4亿吨,占比19%,远高于美国的3%。炼油行业非常强调规模效应,这些没有成本优势的小产能,能够生存主要就是靠低环保标准和偷逃汽柴油的消费税还有部分增值税。但未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地炼企业进口原油,税收监管相比进口燃料油将变得更为容易。

而且国家今年也新出台了对于调油用混芳征收消费税的新规,基本堵死了利用燃料油逃税的法律漏洞。随着地炼3.0时代的到来,未来面对环保和税收的双重压力,以及新建大炼化的竞争挤压,这些炼油小产能很可能会重蹈山东不合规电解铝产能的覆辙,面临大面积被关停的命运。

产能过剩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炼油产业布局将进一步优化

从账面上看,我国炼油产能的确存在过剩之嫌,按照全球炼油企业平均开工率83%计算,我国炼油产能过剩1亿吨,产能过剩率大约在13%至18%之间。但我国炼油行业的当前最主要问题并不在于产能过剩,而在于产能结构不合理,在于炼厂布局与市场的不匹配。从某种意义上说,适当的产能过剩还有利于优胜劣汰的市场良性竞争。

2020年前我国累计将新增炼油能力1.2亿吨/年,总炼油能力将达8.7亿吨/年。但这三年预计地炼和国有小产能每年也将退出4000万吨左右,因此届时有效产能规模变化不大,还在7.5亿吨左右。国内炼油产能过剩仍在接受范围之内。落后产能的集中体现就是“成本高”,在产能过剩的环境下缺乏竞争力。新上大型炼油项目将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以上缺陷,提高我国炼油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无论是以全国视野还是从国有石化大企业的角度来看,新建炼油产能更多是为了实现全国炼油产能战略布局的优化。另一方面,民营大型炼厂上马,无论在加工能力及仓储等硬件设施方面,还是资本方面,实现多元化发展,让民营企业参与,能提升我国炼油产业发展和能源的安全水平。

从实际操作来看,这一切的顺利执行,都是建立地炼小产能加速退出的基础上,而落后产能的淘汰需要政府下决心更需要一个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未来国内炼油行业的竞争无疑更加激烈,炼油企业应以此为背景谋划未来发展战略。过剩的炼油产能不可能靠出口化解,优胜劣汰将是主旋律。另外,随着共享经济、新能源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石油需求峰值有可能提前到来,市场竞争的将进一步加剧,企业唯有苦练内功,加强合作,确立自身独特优势,以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有立足之地。

成品油出口量大幅增加,对整个亚太乃至全球成品油供需格局带来深远影响

中国国内炼油能力过剩和成品油需求增速逐步回落的影响下,近几年中国成品油出口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亚太地区内主要的成品油出口国之一,并对区域贸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2013年我国成品油出口开始提速,2015年转为净出口国,2016年出口总量猛增至3820万吨,同比大增50.3%,增量主要来自汽、柴油,航空煤油出口保持相对稳定。其中,汽油出口量为970万吨,同比增长64.4%;柴油出口量突破1500万吨的关口,同比增长115%。从出口流向看,2016年,中国对亚太地区成品油出口量达到3181万吨,占其总出口量的83%。

如此快速的出口增长,除了国内产能过剩的挤压以外,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海外供需紧张,客观上需要我国出口来填补供需缺口。2016年全球炼油产能接近48亿吨,产量超过40亿吨,开工率接近85%,处于较为景气阶段。过去5年,全球成品油市场每年的增量约为0.5亿吨左右。未来3年,假设每年增长为0.35亿吨,则累计增量将超过1亿吨。但从供给端看,全球除了我国以外,新增产能极少,仅为0.46亿吨,尤其是对我国影响更大的亚太地区,新增产能只有0.21亿吨,而同期日本还将关停0.2亿吨产能,总供给接近零增长。但该区域又是公认的增速最快区域,过去几年增速接近3%,每年增量超过0.4亿吨,供需失衡会更为严重,预计未来每年出口增长为1000万吨,3年后净出口量达到0.5亿吨。

未来几年,剔除我国的全球供给增长依然缓慢,供需缺口还会进一步扩大,因此国内产能投放虽大,但是考虑到全球再平衡后的供给冲击就相对有限了。

将倒逼国有主营炼厂改革

在地炼2.0时代,地炼的单个企业在规模和综合实力上都不能与国有主营炼厂相比,但随着中国地炼3.0时代的到来,过去的短板也不再成为劣势,再加上地炼又是天生的市场求生者,市场化程度高、经营灵活、历史包袱轻、运作高效、成本低,特别是近年来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管理及高端人才方面步伐明显加快,将成为国有主营炼厂的重要挑战者、竞争对手。

对于国有主营炼厂而言,相对地炼2.0时代具有原料成本低、规模大、能耗低、技术先进、终端销售网络发达等优势,但依然存在着管理成本高、运营效率低、经营机制不活、企业负担沉重等经营问题,部分企业还存在着严重的产能与市场不匹配等布局问题。随着新建大型地炼的投产,来自地炼的竞争压力将倒逼国有主营炼厂深化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和技术创新升级,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和进步。

 

\


 

将本文分享到:
关键词:中国几何时代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网友评论:通行证: 密 码:
  • 验证码:

最新图片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