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集团476亿元买下倍耐力
2015-03-24 作者:润滑油情报 来源:润滑油情报
中国化工集团成功收购倍耐力:花费476亿
中国化工集团(以下简称中化集团)已与世界第五大轮胎公司——倍耐力达成一致协议,中国化工将控股这家意大利百年老字号倍耐力(Pirelli)公司,取代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成为控股股东。涉及交易收购金额将达到71亿欧元(约合476.21亿元人民币),而倍耐力也将从米兰股票交易所退市。
收购后:倍耐力总部仍在意大利
根据协议,在收购后,倍耐力的总部仍在意大利,董事会主席将由中化集团重新选派,Marco Tronchetti Provera将继续留任首席执行官的位置。中化集团总经理任建新也在声明中表示,将与倍耐力现在团队共同打造世界级的公司和轮胎生产的领军企业。
中化集团希望通过控股倍耐力,学习其国际化的工业模式和技术,扩张自有品牌如风神轮胎等在国内外的市场份额,同时提高倍耐力在亚洲市场的销售额。
本次收购尚需获得境内外有关机构的审批,预计最快将于今年夏季完成。摩根大通银行已同意为倍耐力此次收购提供融资服务。
倍耐力股份被拆分:中化集团将持有65%股权
根据协议,中化集团将持有65%股权,成新公司大股东,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以倍耐力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马可•特龙凯蒂•普罗韦拉为首的意大利财团将持有剩余的35%股权。
中国化工计划与倍耐力的股东成立一家新公司,首先以18亿欧元收购Camfin公司手中26%的倍耐力股份。一旦交易完成,中国化工可能接下来将对倍耐力的剩余流通股份发起全面收购,收购价格15欧元/股,略低于上周五的收盘价15.23欧元,收购总金额将高达71亿欧元。
倍耐力轮胎业务被拆分:卡客车轮胎将并入风神
据悉,倍耐力未来将会把业务分拆为:汽车、摩托车轮胎和重型车辆轮胎两部分,而重型车辆轮胎部门会同中国化工控股的风神轮胎合并,从而使风神产量增长一倍,组建成全球第四大卡车轮胎生产企业。
倍耐力往昔辉煌:
成立于1872年的倍耐力是轮胎界的传奇,拥有140多年的研发制造历史的倍耐力在意大利米兰上市,是全球第五大轮胎制造商,在全球设有24家工厂,拥有两万多名员工,2014年销售额超过79亿美元,销售网络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高端市场排名第一,其生产的倍耐力轮胎一直都是奥迪、宾利、法拉利等著名汽车品牌指定的原厂配套胎。倍耐力是F1赛事轮胎官方赞助商,也是国际米兰足球俱乐部的最大赞助商,其倍耐力年历更是时尚界的风向标。
亚太区唯一的倍耐力生产基地——倍耐力轮胎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兖州,由倍耐力和兖州华勤集团合资建立,其中倍耐力控股90%,中方占股10%。倍耐力中国的产品涵盖了卡车胎、轿车胎、高性能竞技用摩托车胎等。倍耐力称,兖州工厂在去年已成为其全球最大的工厂。
中国化工集团: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简称中国化工,英文缩写CHEMCHINA)是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简称蓝星公司)、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简称昊华公司)等原化工部直属企业重组基础上新设的国有大型中央企业,于2004年5月9日正式挂牌运营,隶属国务院国资委管理。中国化工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基础化学的制造企业。
中国化工主业为化工新材料及特种化学品、基础化学品、石油加工及炼化产品、农用化学品、橡胶制品、化工装备6个业务板块。
中国化工在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生产、研发基地,并有完善的营销网络体系,控股9家A股上市公司,有112家生产经营企业,4家直管单位,6家海外企业,以及24个科研、设计院所,是国家创新型企业。
中国化工橡胶公司是中化集团公司的全资专业化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工程机械轮胎制造企业,拥有“风神”、“黄海”、“双喜”等多个轮胎及橡胶制品知名品牌。
风神轮胎:
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520户大型重点企业、全国大型轮胎制造企业、轮胎出口基地、中国十大品牌轮胎,连续多年位列世界轮胎行业75强前25名。主要生产“河南”牌、“风神”牌工程机械轮胎、全钢载重子午线轮胎、斜交载重汽车轮胎、特种轮胎、轻卡轮胎、农用轮胎、军用轮胎等7大系列400多个规格品种。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风神”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风神”牌全钢载重子午胎是中国名牌产品。
风神股份拥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主持、参与国家标 准制定 27 项,有 50 多个规格品种产品填补过国内空白。“风神”商标是中国驰 名商标,主导产品“风神”牌全钢载重子午胎蝉联中国名牌产品,产品畅销世界 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风神品牌价值不断增值,连续 10 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 为中国 500 最具价值品牌,品牌价值已达 87.52 亿元。2013年实现销售收入85.38 亿元,实现出口创汇 5.7 亿美元, 实现净利润 3.13 亿元。
近些年来风神不断赞助各种大型国内及国际赛事,如沃尔沃帆船赛,中国越野拉力赛,女足世界杯,NBA猛龙队等,力求将自己的品牌形象拓展到海外。